视窗
loading...

罗丽 伴侣&家庭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伤治疗师/家庭治疗师

在壹心理服务过

5627

收到感谢信

1296

所在地

青岛市

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13年

国家二级咨询师

擅长方向

婚姻家庭 婚姻危机、家庭创伤、产后抑郁、感情变故、安全感
个人成长 童年创伤、女性成长、自我价值、爱无能、性格缺陷
心理健康 心理创伤、心理压力、创伤应激、哀伤辅导、成瘾问题

咨询对象

中年人、留学生、职场人、第三者、伴侣/夫妻、孕产妇、性少数群体、成年人

推荐语

罗丽老师具备丰富的临床个案处理经验,温柔、亲和、稳定而开放、包容,对生命热忱负责,成熟的受训背景,恰到好处的共情和咨询深度,在现实层面和心理层面都能给予您有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信

收到1296封来访者的感谢信
匿名
2024-11-19
很专业,对创伤反应很有感受。被治愈的感觉,祝早日康复!
匿名
2024-08-25
罗老师很专业,第一次咨询,很多的点都能get到,感觉态度很好,人很不错,很有耐心。
匿名
2023-10-28
老师不错,给出的建议也很好
查看全部

心理专栏

文章(61)

为什么优秀的你,却总是无法建立一段理想的亲密关系?

有时候,我们可能有很好的工作能力,一个人生活得很好,工作、学习、友情、独处也不错,但是要进入一段爱的亲密关系,就会畏了难。患得患失、退缩、压抑、内耗,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总之一点都不享受。目前太多优秀人士未能结婚和进入深度的、理想的亲密关系,往往是因为早年的客体关系经验并不理想,可能受过严重的“依恋创伤”。 的确,深度关系唤醒的情感体验特别多,两个人密集地接触和交往,让真实的自我逃无可逃。深度亲密的关系,往往对应早年我们最受伤的部分,为了保护自己受伤的部分,可能会竭尽可能地去掩饰和包裹自己。“优秀”也是防御脆弱和匮乏的一种方式。然而更深的防御是避免真实的自我被看见,如果被看见,那样意味着,我们以为掩盖得很好创伤部分,又要重新被看见、疗愈和发展,那太需要勇气和力量了。然而,穿越和了解自己的依恋创伤,对于建立、选择、经营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非常有帮助。我来陪你走过这一趟受过伤、找自己、找关系的旅程。 01依恋创伤的结果:“依赖不能”和“依赖成瘾” “依赖不能者”:内心的声音是:“我是自己一个人长大的,所以我不相信任何人。”孤独和坚强写在她们脸上。凡事都靠自己,不能依靠任何人,没有深度的、有滋养、有支持性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活在全能自闭的孤独之中; “依赖成瘾型者”:内心声音是:“离开了一段关系我要怎么活下去?”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能力,独自存在,死死地抓住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中,寄生、纠缠,宁可失去自我,也要留住关系,充满了恐惧和失控的感觉,有谁愿意被长期寄生呢?所以只能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中失败。 绝大多数人都努力避免让自己成为依赖者,好像靠自力更生才是好的,别人是不靠谱的。当我们过于独立,为了摆脱内心的无力感和孤独感,“依赖不能者”会形成强烈的手机依赖和关系依赖。 不管是“依赖不能”还是“依赖成瘾”,都是在防御真实的自我暴露出来,那个曾经受伤,那个弱小、不被爱的自己,被我们藏在了潜意识的黑洞里。 当我们完全安静下来,面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那些经常闪回的不被爱的体验,那些挫败的挑战、那些被重要的人情感忽视的瞬间,那些被重要他人贬低的声音,那些无法承受的黑暗会把我吞没。 为了回避这些伤痛,我们关闭心门,对现实世界死心,不抱任何期待,不能再去相信任何人,不敢展开真实的自我。只能转而对外部世界的控制和要求,沉迷于虚拟的世界,或者学习成瘾、工作成瘾。 另外一个回避真实自我的点就是我们会把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期待他们改变,可以让自己满意。期待一段关系可以来拯救我们,期待寄生和共生的关系,期待这个关系一直存在,我们就可以一直不用长大,不用去面对那些伤痛。慢慢地我们会“依赖成瘾”,我们会在关系中失去自我,越来越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也越来越不敢做自己的决定。我们只能依附于别人而存活。 02“依赖不能者”和“依赖成瘾者”经历了什么? “依赖不能者”看似是独立的,但她就像是一座孤岛,她只能建立只有“我”,没有“我们”,的关系。其本质是怕给别人增加麻烦和负担,她的内心小孩是孤绝的,倔强的,僵化的。 她们的心门关的死死的,她们的依恋模式往往是回避型依恋。他们在成长经历中有过严重被情感忽视,有被抛弃和被遗弃的体验,她对人是失望的,有过无数次需求和愿望被忽视的体验。 受早年的创伤的影响,在他们的生命早年,重要他人的功能是严重失能的。父母在重要场合,在需要他们的时候父母是不在场的,父母是没有功能的,或者不愿意履行他们的功能。 在我的心理治疗的团体中,有组员分享过这样的故事:小时候爬树摘果子,从树上摔下来,头上出血了,被陌生人送到家里,父母就依然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处理她的伤,就让她躺在床上,她就默默躺在炕上的角落,用被子捂着自己,血块和头发僵在一起了。当时的恐惧、害怕,疼痛让她非常难以忍受和绝望。 躺到第二天早上,家人出去干活了,也没有给她点吃的,她感觉到自己就快死了,于是,她从炕上慢慢地爬到院子里,当太阳照在身上的时候,那一刻,她才感觉自己慢慢活了过来。 那件事情之后,她就发了毒誓:“我再也不依靠我的父母了,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长大之后的她一直把精力放在工作中,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目前已经48岁了,没有结婚,因为她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她自己。亲近的关系是让她受最重的关系。 多数的人,身边有父母,有亲人,但她还是有一种好像“我是一个人长大”的感觉。“我是孤儿”,是因为我们对父母,对养育者呈现了一种很深度的失望感。 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本能地想从父母那里寻求支持,可是得到父母的理解就是这么难,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悲伤的部分,就是再也不敢去寻求支援和相信任何人,这会造成严重的“依恋创伤”,也叫“依恋中断”。 在我们需要依靠的时候,时常感受重要他人的不在场和无回应的创伤体验,有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那个情境下,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当事人的感受才是最大的真实。 当我们在本来期待得到高度支持的亲密关系中感觉到需求被漠视,体验到被孤立和被抛弃的感觉的时候,依恋创伤就发生了。成年后的依恋创伤者就会演变成,在关系中“依赖不能”或“依赖成瘾”,总之,就是不能恰到好处地建立依恋关系。 “依赖成瘾者”的内心小孩是弱小的,缺乏独立性,时常感到无助、无能。害怕被遗弃,需要被照顾的,她经常性需要得到他人的确认和支持,将自己的需求依附于别人,过分顺从别人的意志,怕失去联系,关系中断时会惶恐不安、无助和毁灭的体验。 “依赖成瘾者”追求的是一种“寄生关系”,就像是“连体婴儿”,看似只有“我们”,没有“我”,其本质上是通过“我们”来为“我”服务,建立紧密的联系是为了满足安全感和爱的需要。 川,是一位长相秀美的大龄单身女士,她的故事是这样的:她的学业、工作都很好,就是在亲密关系这件事情上屡屡受挫。男方跟她见一面几乎就没有下文了。原因是她散发的“依赖成瘾”这个点太过于明显了。 比如,她看好的男士,几乎都是那种看起来很强大又温柔的人,这样的人满足了她的两个愿望,就是在这个人身上能同时找得到爸爸和妈妈的感觉。 她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一直都在喂养她,做好吃的,给她洗衣服做饭,几乎可以说是共生的关系,她从来没有离开父母而独自生活过,她上学期间都是在外面租房子妈妈照顾她。 成年后她依然还是想构建一种和父母在一起的那种共生关系,所以遇到那种既像爸爸又像妈妈特质的男性,她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她就死咬着不放,各种打听他的单位,去人家单位找。各种不合适的追求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方把她拉黑,彻底从她的世界消失。 听到她的故事,不免又气又心疼,她内心还是一个渴望爱和依赖的孩子啊,受童年创伤影响,不自觉的会放大自己的脆弱,没有体验过一个人去探索、成长、受挫的感觉,她自然无法接受独立的亲密的关系。 当她在自己待着的时候,就充满焦虑、害怕的感觉,小小的自己以为父母是万能的,养育她、保护她,她总怕失去这个保护神。溺爱、包办替代型的父母也容易剥夺孩子去独立体验的机会,还有一种自恋型的父母各种打压孩子的自主型,这时候就很容易形容依赖型人格。 很多时候习惯性依赖他人,在依赖的过程中,安全感会得到满足,失去依赖时,是孤单恐惧的,接着就是愤怒。让“你必须让我依赖”这种信念变得理所当然。当我们依赖对方的时候,“害怕失去”这样的焦虑程度就会很高,“依赖成瘾者”往往也是高焦虑型依恋的人。 03如何建立成年人的依恋模式——适度依赖 以上“依赖不能”和“依赖成瘾”都不是健康的关系模式,那么恰到好的依赖就是可亲密可独立的“适度依赖”。可以在关系中有良性的互动,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对关系中对方有信赖,也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心,可以在“我们”和“我”之间来回切换。那如何才能做到“适度的依赖”呢?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需求。不管早年我们经历怎样的创伤,养成了怎样的依赖模式,我想跟你说的是:我的的需求没有错”,请去连接最初的你自己的愿望,那个值得被爱,被好好对待的你自己。 如果我们是“依赖不能者”,我想邀请你此时此刻去连接你的内心小孩,看见她,找到她,俯下身跟她说:“亲爱的孩子,你在向妈妈呼唤的时候,我听到了你的害怕,你的担心,我会是你永远的支持,只要你在任何需要能量的时候,你都可以呼唤我,我会尽最大的能力去陪伴你,给你力量。” 这样给到我们内在孩子的是一份信念和希望就是:“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你有我,我会一直陪着你,爱着你,支持你”。愿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你背后是有人的”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做什么都会让你有力量多了? 如果你是“依赖成瘾者”,我想邀请你此时此刻去连接你的内心小孩,看见她,找到她,俯下身来跟她说:“亲爱的小孩,你可以去做想做的任何事情,你要感受你身体的力量,你可以尝试一点点去做,我会陪着你,祝福你去找到自己的力量……” 这样的爱给到我们内在小孩的是一份“你可以做到你任何想做到的事”,这样的一份祝福和相信,让我们开始允许自己犯错,但只要我去体验,就会形成我自己的能力。这样独立的自我就会慢慢产生的。 不管你现在多大,都可以从现在开始相信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去完全和做决定,你可以成为自己的责任人。这样,我们从对外界的依赖和需要中,解放出来,我们会更加确信自我。这样的一份力量,会让我们体验到世界的宽广和内心的自由。 第二步:树立弹性边界。往往“依赖不能者”的边界感像水泥柱那样硬,任何人也进不去她的世界,别人都是坏人,来剥压她能量的,其实不尽然。 如果这根僵硬的柱子可以动一动,僵硬的那个边界能变得柔软一些,在一些安全的关系里,慢慢开放自己,去相信人,意味着更多的时候可以相信自己,有些小的事情可以放心交给身边人去处理,也许你就不会变得那么防御和那么孤单。 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川儿一样,可以尝试着打开心门去建立一些新的关系,去发现别人身上有可信任的点,部分让你信任也是非常值得去尝试的体验。 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你已经不再是那个无助、要不到小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别人也愿意去了解真实的你,包括你的脆弱,打破你那些受迫害的自恋想象和剧情,你会发像在很多时候你可以既亲密又独立,而这样的一份感觉让你是充满活力的。 而“依赖成瘾者”的边界感却像汽球柱那样飘、软。她的边界意识是模糊的,任何人都可以来到她的世界,她对别人的边界意识感知也是不清晰的。 比如,别人拒绝她了,她也还会去钻和进攻,她听不到和看不到别人的感受,她需要一根强有力的柱子,去支撑她,否则她就活不下去的感觉。 疗愈的方式是她建立好自己的依靠,也就我说的“柱子”,树立边界,要学着相信自己的感受,也去看见别人的感受,合理地去要,不要像孩子那样,只顾自己的欲望,看不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关系,注定会让关第中的对方压力重重而逃掉。 第三步:从内部世界到外部世界。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自恋,是试图将别人纳入自己的体系;爱人是愿意将自己纳入别人的体系,真爱,是两个人走出各自的体系而相遇。” 从内部世界走到外部世界,去连接和重新体验,你会发现你有资源让你变得更好,当你让别人看见你,你的内在会部分照亮,直到你完全相信,就可以完全被照亮,完全被人喜欢,因为你也可以如此去喜爱这个世界。 在我们意识到消耗型的孤独时,在我们感觉到自己一个待着要死了的时候,我们可以慢慢从内部世界的黑暗爬也要爬到阳光下,打开心扉,让太阳照在你身上。 也就意味着,你被外部世界照亮了,阳光,属于每一个人,你一定可以建立一些关系,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些美好的人的关系。 面对真实的自我课题,需要我们去重建这份“依恋的创伤”,摆脱“依赖不能”和“依赖成瘾”,“适度地依赖”,重建之后信任和最初的信任有所不同,那是一种成熟的信任,是我们可以信任自己,也根植于现实。 受伤不是自己的错,但疗愈却是自己的责任。愿你穿越伤痛,成为自己的依靠者,有更多的勇气和底气,去展开自己的关系和人生,去触及更真实、美好的自己和关系。责任编辑:微青
回答(155)

我真的要结婚吗?真的认定这个人吗?

您好,感谢您真诚的表达。让我们尝试来看看,你的矛盾冲突背后的心理状态的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讲我看到的反馈给您,供您思考: 第一:你可能还没有想好结婚。你只是习惯了用一个“老好人”的面具,也就是你的假我去面对你们的亲密关系,比如:你说你付出了太多了,你们都深信是彼此的唯一。你差点把自己都骗了,对方没有看到真实的你,所以你对于在一起,才有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全感。想要逃离,这是一种融合焦虑的恐惧,因为你在关系中自我的不够稳固,很容易被对方吸走,你有严重的失控感。 稳固自我的方式是让问题落地,可以坦诚地和现在的女友讲你的困惑和内心的冲突。如果可以聊的更深,联系到这些感受背后的创伤,首先肯定你们的感情和你的感觉,可以真实地向她表达你的理想型,和你的内心困惑的时候,你会获得更真实有效的反馈。而这一部分的反馈也会让你调整自己。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你这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负责。你相信,当你,很诚实表达你自己的时候,比你一个人承受这些不满要简单得多,你的这些想法和感受并不是洪水猛兽,相反是通向你了解自己,表达自己的很好的出口。也是给对方了解真实的你的机会。生命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来到身边,指向的是帮你成为真实的你自己。你可以有自己的理想型,也许对方更了解之后,你们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你要敢于说出来,并且承担责任。而不是层层包裹自己,内心有冲突不敢表达,只能对身边人充满隐形攻击,说她不足够理想,来让你们的关系保持安全距离。 第二:你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的强烈冲突。也许你理想中的自我,认为是要匹配更理想和完美一些的伴侣的。理想自我,是根据我们的头脑想象出来的,另一半的完美也是头脑的想象。而现实自我,觉得跟这个女孩虽然不够完美,但在一起是舒服的,这是尊重感受原则的,你的心告诉你这个女孩身上有很多你想要的美好特质,它们是什么呢,你可以具体化一些。建议你尊重你的感受而非你的头脑。尊重现实原则而非想象原则。 想象中的我们自己可以是全能的,完美无缺的,想象有一个更优秀更完美的女孩在一起,就好像自己也更完美了一样,这也有可能是在你的成长经历中遭遇了太多不允许你真实的存在的一些不好的养育方式,也许是严苛的养育者对你的期待,如果我们没有被爱对待过,必须用强和弱,完美和不够完美,优秀和不优秀等分裂的防御机制。事实上,完美的人身上也有不完美,不完美的人身上也有完美,我们完整地看待事物和人的整体,才能没有内耗和能够做到自洽,真实的东西必有瑕疵。 建议你对“自我”进行更深度一些的探索,有时候,当我们固着地追求完美恰恰是为了防御内心的不完美,这是一种很僵化的防御机制,当你更了解自己,能够整合好自己的全部面相的时候,才会有更灵活的边界和人格弹性,才能更好地走进一段关系和经营好一段关系。
访谈

暂无访谈

个人简介

关注心理层面+现实层面的整体性,面向内心真实和发展自己。

简介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 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和CPTSD复杂型创伤治疗师
█ 失落与悲伤艺术心理治疗师
█ 心理联盟应用心理学高级讲师
█《青岛早报心理周刊》主编
█ 《心理与健康》《中国妇女报》心理专栏作者
█ 心理动力学团体、存在-人体主义团体带领老师
█ 完形治疗、表达性艺术治疗师
█ 意象对话和艾瑞克森催眠师

受训背景:
█ 2012年-2016年: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的培训与督导 360课时
█ 2013年-2014年:卢林自体心理学受训 98课时
█ 2014年-2015年:国际EFT情绪聚焦取向治疗96课时
█ 2016年-2018年:温尼科特-聚焦母婴创伤治疗的受训150课时
█ 2017年-2020年:聚焦创伤治疗和个人发展方向的精神分析受训经验200课时(美国精神分析师Arlene Richards阿琳·克雷默理查兹)
█ 2018年-2021年:张沛超现代精神分析视野中的人格障碍
█ 2020年-2023:国际心理动力学创伤治疗持续受训经历180课时
█ 2021年-2023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EMDR创伤心理治疗项目100课时。
█ 哀伤治疗与创伤干预: 2年系统培训
█ 失落与悲伤的处理技术与应用: 96课时
█ 2021年-2024年:存在-人本主义治疗治疗师2年系统受训经验
█ 2021年-2022年: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带领培训68课时
█ 2022年-2024年:家庭治疗与家庭治疗实务督导连续2年培训
█ 2022年-2023年:督导过程中督导责任与伦理培训
█ 长期稳定地接受个人体验、个人督导和团体督导。

█ 以心理动力学流派取向的系统培训和督导为主,擅长运用精神分析、存在-人本主义、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家庭治疗、EFT情绪聚焦疗法等技术流派。


专注于这些方面的咨询:
█ 个人成长(童年创伤、原生家庭创伤、依恋创伤、成长创伤、亲密关系创伤、分离创伤等);
█ 心理健康(应激障碍、哀伤辅导、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内耗拖延、成瘾等);
█ 婚姻家庭(亲密关系困境、安全感、相处技巧、婚姻危机、家庭创伤等);
█ 情绪管理(无助感、压抑、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临床咨询。

█ 特别专注领域:创伤干预与哀伤治疗。由早年分离创伤、依恋创伤、复杂性创伤(CPTSD)应激障碍的相关议题的临床咨询与长期研究。对成长过程中的依恋创伤、情绪议题、童年创伤、分离创伤、亲密关系议题、职场议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工作经历:
█ 15年的党报媒体工作经验。成为心理咨询师以前,是一名新闻媒体的记者、心理周刊主编。
█ 2005年至今,深耕壹心理平台。
陆续被评为:
“2017年度最具人气心理作者”
“2018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
“2019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影响力咨询师TOP 50”
“2020年度中国心理咨询师影响力咨询师TOP 50”
“2021年终评选全国TOP50强人气心理咨询师”
“2022年评选壹心理明星心理师”
“2023年评选杰出心理咨询”等荣誉。

█ 12年以上临床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心理教学经验,累积个案12000小时数以上。目前周咨询量稳定在25小时左右。严格遵守咨询伦理,具备成熟的个案处理经验。且长期接受个人体验、个人督导和团体督导,有自己成熟而稳定的咨询风格。

█ 任《青岛早报心理周刊》主编,心理版面的内容采写、编辑工作和心理学科普教学工作,期间举办有影响力的心理学活动近100场;关于“女性心理成长论坛”、“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注单亲妈妈心理健康”、“关注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 等报道,获得“青岛优秀心理咨询师”和“青岛早报优秀编辑”等称号。

█ 她说女性心理成长社主理人,带领了将近100场的女性心理成长团体,支持和赋能上1000名女性探索自我,实现价值、自尊、自爱和被爱能力的提升和平衡。

█ 2011年跟随美国精神分析师Arlene Richards阿琳·克雷默理查兹长期学习,系统学习精神分析视野下的女性心理发展的过程、创伤和心理困境。对女性的亲密关系、依恋创伤、平衡与稳定、复杂型创伤(CPTSD)应激障碍的处理、自我实现、自我创造等议题有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疗愈经验。

█ 在三甲医院心理科对于癌症患者及家属进行团体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对于癌症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近100小时,帮助她们找到心中力量,度过人生最需要支持时候。

█ 2020年开始,专注创伤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特别专注于CPTSD复杂型创伤的应激障碍的症候群体,在情绪闪回时采取的4F模型(战、逃、僵、讨好)的转换和治疗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 对于经历过非正常分离等丧失型人群和分离创伤人群等应激障碍进行哀伤治疗辅导、危机干预和创伤干预以及悲伤与失落等课题的研究和深入工作,并确定自己的专注研究的方向:关于分离创伤和复杂性创伤(CPTSD)的学习、临床和研究。

█ 我们的人生中,并不是只有在重大的灾难、事故之后才会有心理创伤,对于有些抑郁、焦虑、双相障碍的患者我们更应该从早年的养育创伤里去观察和理解,如果在早年遭遇养育者的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那么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复杂性创伤。

█ 表现形式就是:毒性羞耻、情绪闪回、自我抛弃、恶性内在评判等,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CPTSD)在经历情绪闪回时只能用“僵、战、逃或讨好(4F防御模型)”等防御模式去面对外界。

█ 复杂性创伤压力症候群很容易被误解为一般的压力症候群,甚至被误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解离性障碍、以致被采用不当的疗愈方法,造成误诊。我在CPTSD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上,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实践、应用,对于CPTSD(复杂性创伤)的患者我有非常足够的信心陪伴和疗愈经验。具备非常丰富、成熟的案例处理经验。

█ 2020年 创办自己的心理机构-青岛潮汐心理,开设“《和内在的自我相识》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和“《我们的爱与哀伤》心理动力性创伤治疗”等课程,展开培养咨询师团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督导教学工作。

█ 同时著有《成熟的爱和亲密》等相关论文。曾受邀为多家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军区、疗养院、机构做了大量心理健康科普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咨询设置:
█ 我会根据你的咨询目标设定短、中、长程的咨询方案。前面的四次咨询属于短程咨询(我会专注在:收集资料、理解你的问题、澄清问题、确定咨询目标);
█ 中程咨询(我会专注在你诉求背后的情绪、防御、模式、移情、阻抗中去理解你,帮助你从问题中回到你自身,这是很有疗愈性的一步,也是打破的一步。你可以看得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更广阔的选择,从迷茫到清醒的过程。)
█ 长程的咨询中我会陪伴你(通过我们当下的关系获得矫正性的体验和新模式、更高级防御的建立、更灵活、更高质量的现实生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 我会永远以来访者为中心,关注人的整体性,温暖、共情、有力的咨询风格,陪伴你们靠近自己、走向通往自我实现的路。

个案时长

截止至2020年04月,时长5000小时

专业成长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擅长疗法
心理动力取向,存在主义疗法,伴侣治疗,家庭治疗
咨询风格
温暖有力量/平和而从容
培训经历

2018.05 -- 2018.05

叙事治疗

2016.12 -- 2017.11

自体心理学连续一年培训

2015.10 -- 2016.09

国际EFT情绪聚焦取向

2017.02 -- 2018.05

家庭治疗实务督导

2018.10 -- 2019.03

存在-人本主义治疗连续培训

2020.04 -- 2020.04

咨询伦理培训

2020.04 -- 2020.04

咨询伦理培训

2019.12 -- 2020.04

现代精神分析视野中的人格障碍

2020.01 -- 2021.01

《心理咨询师伦理培训》

2015.07 -- 2017.10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师培训与督导

2020.05 -- 2022.05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

2019.01 -- 2021.02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师2年系统培训

2017.01 -- 2022.10

女性精神分析师

2021.01 -- 2022.01

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师

2017.01 -- 2020.01

儿童精神分析治疗师

2022.01 -- 2023.12

心理动力流派创伤治疗师

2022.02 -- 2023.11

家庭治疗师连续培训

2022.07 -- 2024.01

督导过程中督导责任与伦理

出版物
论文

《《相处艺术:成熟的爱和亲密》》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

语音咨询 ¥800/次
视频咨询 ¥800/次
面对面咨询 ¥800/次
立即预约
来访者隐私安全
支持取消预约并退款 
咨询师资料100%真实
咨询师入驻 5 轮考核

查看可预约时段

回应时长

我将在收到订单后30分钟内回复是否接受咨询,且在30分钟内通过私信/电话与来访者协商咨询时间、地点;

可预约时间

周一到周五:9:00-23:00 周六、周日:10:00-22:00 这些时间内都可及时安排咨询;

若变更预约

若因为不可抗力需要变更/取消已协商好的咨询预约,请务必提前24小时(1个工作日)联络我。否则咨询将如期开始。

爽约/迟到

若没有提前24小时告知情况,爽约/迟到20分钟以上,则默认这次咨询已经完成。其他特殊情况,需与我协商处理。

私信

罗丽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Error: Network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