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张佳英 壹心理面试官,注册系统认证,伴侣&家庭咨询

心理学硕士,500强企业EAP负责人

在壹心理服务过

2107

收到感谢信

66

所在地

上海市

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16年

国家二级咨询师

注册系统咨询师

擅长方向

恋爱心理 亲密关系、感情纠葛、失去自我、两性差异、缺乏安全感
职场心理 职场压力、职场PUA、新人适应、职场人际、内卷
个人成长 女性成长、自我认同、内心冲突、自我价值

咨询对象

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学生、留学生、职场人、第三者、伴侣/夫妻、孕产妇

推荐语

张佳英老师是一位积极主动的倾听者,也是温和坚实的陪伴者。她深耕专业,善于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疗愈伤痛,开拓自我,迎接挑战!

感谢信

收到66封来访者的感谢信
匿名
2023-10-23
张老师说的道理当下可能不能理解的很深刻,但是发现我在后面的生活中会自然的体会并运用,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
匿名
2023-07-31
低谷时总有张老师的陪伴,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可以反馈。
匿名
2023-07-17
和张老师一起走过了一波又一波心理的波动,接下来我的治愈之路,有张老师的陪伴,一定可以顺利走下去。
查看全部

心理专栏

文章(47)

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太多,如何管理时间?

这里是壹心理互助社区出品的音频解惑节目,听一个心理锦囊,解决一个心理问题,我是张佳英。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陷落到一个这样的状态:日历上排了很多琐事,遇到领导或者同事后又交待了新的事情,正在处理手头的事项,突然被电话或加塞的任务打断,工作时断时续一整天都很忙,却不知道自己忙了些什么,想做的事情迟迟没有启动,时间总是不够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生活被一件又一件的琐碎的事情占据,自己的时间也被切割成七零八落的碎片。 出现这种状态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缺乏一个重心,或者说,缺乏一个核心的目标。我们对自己的核心职业能力缺乏认识,无法安排工作的主次和确定合适的边界。当老板或其它的同事交给你多余的任务时,我们也无法有效拒绝,于是琐事办完一件又多一件。 其次,我们内心可能在回避困难。琐事固然繁杂,但多数也是简单操作;通常重要的成果需要更长效的投入和规划。我们一方面期待着尽快有所收获,但又害怕长远的目标无法达成,会无意识给自己安排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就像学生复习,不断地重复去做那些简单地,自己会了的题,害怕面对那些真正难的,需要去面对和学习的难题。 当我们面对了这些真实的状态,如何规划和整理这些琐事,为自己核心目标余留足够的空间,就变得更为重要。时间是一种资源,但也只有被我们充分使用的时候,才能属于我们。有哪些方法能让我们整理这些琐事,更充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呢? 今天这条锦囊,我们就来谈一谈“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太多,如何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 1. 清算你的时间: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腾出空间来才能有效安排。在我们一天当中,有非常多无意识浪费的时间。我们可以先对自己的一天做一个观察记录:从醒来到关灯入睡前一刻,区分你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有效时间,包括你的工作或者不得不处理各类琐碎事务,包括必要的休息所花费的时间; 无效时间指不太有意识花费的时间,如微博,短视频或者逛朋友圈。也许,你会发现,你清算出来的时间比你想像得要多。比如刷到一条让你焦虑的朋友圈,你心情跌落或焦虑,你又无意识地做了许多事情来驱散坏心情。这些都算是无效时间。 2. 为琐事归纳整理,为碎片化的时间确定固定选项琐事也是可以被分类整理的。就像我们用盒子装起家里的零碎物件。大家可以使用金字塔原理,从目标和结论出发为你的琐事分个类,比如说,你工作中的琐事可能可以划分为个人形象问题,文件资料归整,人员通知和设备维护等。你先归了类写下来,新事项进来时填入其中,更能集中处理。碎片化的时间,也可以做出一些规划。比如说上下班通勤时间,排队等待的时间,睡觉前最后坐在床上那最后十几分钟等,这些时间点最好直接规划好确定的选项,否则你可能为了抉择自己到底要做点什么就耗费了十分钟,而后又后悔自己浪费了,同时过多的选择也会消耗精力。 3. 根据自己的时间感为重要的事项做计划时间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存在,但我们每个人的“时间知觉”却是千差万别。当我们抑郁低落时,觉得时间“度日如年”;当我们亢奋激越时,也会觉得时间“白驹过隙”。我们可以试着测算一下,用手机按下秒表,当你感觉到了一分钟的时间,按下计时器,我们的内部时间,可能是少于一分钟,也可能是多于一分钟的。那可能意味着我们预算一件事情时间可能过长或者过短,当我们规划自己的时间时,要为这些偏差留有余地。同时,我们也要试着判断自己的精力水平,把最重要事情,安排在状态最好的时间里完成。 4. 为时间留白好的空间要有留白,好的时间管理也需要有留白。留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从事创造性工作人员来说,拥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特意给自己留下空白时间段。你的时间规划表里就是专门留出来的、空白的,不安排具体事务的时间段。注意哦,这里指是并不是那些不得已而产生的碎片化时间,而是留给自己专门的空闲时间。树立界限,创造空间。这需要一些具体方法,比如说,即时告知领导或同事,你手头已有的任务安排,加塞的工作得预留到下一个工作周期才能完成;如果你的工作可能被电话打扰,拜托你的同事,在一段时间里处理事务性的电话,专心做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即时处理不拖宕。琐碎的事务也需要予以处理。拖拉之后容易变得处理不掉的垃圾。拖延往往是因为我们试图回避某个困难或者苛求完美。所以,能当即办理的,不要留到以后有时间再说,这既让我们担心,耗损心力,也会让事情余后的处理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5. 定期复盘复盘是为了优化我们的时间管理。PDCA时间管理法,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我们为自己制定的时间规划是否合理,是否让时间较为充分地为自己所用,是需要我们评估的,方法可以继续优化,如果已达到无法再优化的水平,我们也要告诉自己,这些琐事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需要面对和处理的,我们对自己的规划已经尽力了。这也有利于我们自尊。方法介绍到这里,祝大家都能拥有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感谢收听本期【心理锦囊】,想听更多心理学内容,欢迎加入壹心理互助社区。
回答(1025)

30女生,觉得自己抑郁了,不知道还要不要活着

亲爱的题主,

       你好。看到你的提问,我又难过,又感到为难。深陷在至亲之人的批判和指认里,确实是会让人感觉很痛苦和绝望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心底里恐怕也早就无意识地认同那样的评判,把自己的生活深深地和这些声音绑定在一起。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无意识地接收了妈妈对生活深切的焦虑和无望。

       我为难的是,我其实并不知道那些捆绑住我们的条条框框是什么,是不是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交换也变成肮脏交易,锐意进取与功利市侩,与人为善和阿谀逢迎都混在一起。做人必须有原则和界限,是我们划定的自我的空间,彰显的为人态度,不然我们也会混乱不堪,但如果这些原则只是为了防御外在侵入而树立的围墙,它也会把我们自己锁在其中。

       值得高兴地是,你说,你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妈妈可能不会改变了,她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也会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我们无法去改变她,但我想我们能改变她对我们的影响。想想看,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怎么都局限在她这里。你说她把你当作满足私欲的工具,我们是否也在如同对待工具一样评评判和对待自己呢。所以,和她的说法、想法,做一个区辨和分离,可能是我们迈步自己生活的第一步。

       我想在我们去想,是不是会一直深陷泥淖之时,我们不想要的,是那个把自己工具化或者条文化的生活,先需去理解自己,那些放置在我们心里的评判和条框到底来自哪里,我们对生活的渴望又在何处。

     难过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去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活我们自己,从真正看见我们自己开始。  祝好。

访谈

你推荐的减压方式有哪些?

你有养/养过什么宠物?

你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是?

你用哈哈还是呵呵表达开心?

抄经/听李健的歌/刷夜

乌龟、鹩哥、猫、狗、娃

分身术(嘻嘻)

嘻嘻/呵呵

个人简介

真诚的相遇,深情的陪伴。

简介

心理学是一个美丽的学科,心理咨询是一段美妙的旅程。
咨询不是道理,而是真实的体验,让我们有机会活出更真实的自己,我也感恩与心理学的相遇,它让我领略心灵的力量,内在的风景。

擅长领域:
关系调节:帮助你处理原生家庭关系冲突,个人独立与成长问题、亲密关系促进;
情绪管理:识别与管理情绪,发展意志力,与焦虑/愤怒/抑郁等“负面”情绪相处。
亲子促进:认识并调节因亲子关系带来的挑战,认识孩子,成为“父母”。

主要咨询方式:心理动力学、人本主义


个人经历: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本科,应用心理学硕士,注册心理师(X-19-192)
从本科到研究生,心理学伴随了我七年的学习生涯。我有幸系统地认识了心理学,并用它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我蜕变与成长。这也促使我放弃高薪公职人员的工作机会,毅然地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习之路。
研究生的三年,我更专注于心理咨询领域。我有机会尝试心理咨询的各个领域,探索个人方向,也借这个过程掌握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懂得如何辨识心理咨询的真正的效用。
2010年-2012年,我担任专职的高校心理老师。这是一段很美好的时光。我把自己的专业所长应用于学生的心灵成长,班级管理。
心灵的成长也让我渴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2012年开始企业EAP工作的职业转型,我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人群、更丰富的心理工作内容。
服务对象在变,初心未变。我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现在,我真诚邀请你同行,发现内在的智慧,追寻心灵的自由!

关于咨询的说明:
心理咨询是一个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历程。需要双方的共同投入。
咨询时间通过协商安排。目前因为工作量的原因,咨询预约至少提前两天,望请理解。咨询前两次进行评估性会谈,确定问题及目标。如有其他问题可私信沟通了解。

个案时长

截止至2019年04月,时长2485小时

专业成长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擅长疗法
表达性艺术治疗,人本主义取向,经典精神分析
咨询风格
温和、坚定、清晰、沉稳
培训经历

2009.04 -- 2009.04

湖北省政工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2009.06 -- 2009.06

认知与行为疗法

2014.01 -- 2014.10

精神分析学习班

2007.10 -- 2008.08

第五届精神分析高级研修班

2010.10 -- 2010.10

家庭治疗高级班

2010.10 -- 2010.10

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初级班

2011.04 -- 2011.04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取向的小组心理咨询与治疗

2011.05 -- 2011.05

简要综合疗法培训

2011.07 -- 2011.07

个案心理咨询中潜意识的洞察及咨询

2013.10 -- 2013.10

团体培训项目之创伤工作

2019.06 -- 2019.12

欧文亚隆与心理治疗艺术

2018.05 -- 2018.05

含摄华人文化的心理咨询伦理初阶工作坊

2019.01 -- 2019.05

Bonnie Litowitz精神分析各学派理念与临床应用场景

2019.09 -- 2020.07

写作治疗师徒班

2020.02 -- 2020.07

写作治疗亲密关系班

2020.02 -- 2020.09

结构文化动力团体基础理论

2020.07 -- 2020.09

如何带领反思性父母团体

2021.08 -- 2021.08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

2021.01 -- 2022.01

结构式文化动力取向理论基础班

2022.06 -- 2022.06

张海音-《分离个体化》工作坊

2021.09 -- 2022.03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连续培训(初阶、中阶)

2022.08 -- 2022.11

家庭治疗师培训A+B系列课程

2022.12 -- 2022.12

督导中的伦理议题

2023.01 -- 2023.01

中介伦理培训

2023.04 -- 2023.08

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初阶、进阶、高阶)

2023.02 -- 2023.12

薛伟:线上辅导课(第二期)

2022.02 -- 2023.03

结构式文化动力取向认证体系:人文素质与感受深化研修班

2022.09 -- 2023.06

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

2023.07 -- 2024.07

“眼光与见地”心理与人文系列研习班

2023.09 -- 2024.06

结构式文化动力团体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

语音咨询 ¥600/次
视频咨询 ¥600/次
面对面咨询 暂不提供
立即预约
来访者隐私安全
支持取消预约并退款 
咨询师资料100%真实
咨询师入驻 5 轮考核

查看可预约时段

回应时长

我将在收到订单后6小时内回复是否接受咨询,且在12小时内通过私信/短信与来访者协商咨询时间、方式和地点。(预约后请留意站内短信)

可预约时间

目前可供预约的时间段为周一至周五工作日9:00-20:00的时间段; 周日下午时间段,仅提供电话或视频的远程咨询。

若变更预约

若因为不可抗力需要变更/取消已协商好的咨询预约,请务必提前12小时联络我。否则咨询将如期开始。

爽约/迟到

若没有提前告知情况,爽约/迟到20分钟以上,则默认这次咨询已经完成。其他特殊情况,需与我协商处理。

私信

张佳英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Error: Network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