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秦韬 督导师,注册系统认证,伴侣&家庭咨询

注册心理师(X-22-222)/高校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在壹心理服务过

1241

收到感谢信

93

所在地

重庆市

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17年

国家二级咨询师

注册系统咨询师

擅长方向

个人成长 自我认同、童年创伤、个人体验、内心冲突、自我探索
情绪管理 抑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自责
性心理 性取向、同性恋、性创伤、自慰/手淫、LGBTQ

咨询对象

青少年、中年人、学生、留学生、职场人、第三者、伴侣/夫妻、孕产妇、性少数群体、精神康复者、成年人

推荐语

秦韬老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耐心、沉稳、温和、坚定的咨询风格,在心理咨询中陪同来访者共同成长。

感谢信

收到93封来访者的感谢信
匿名
2021-09-23
非常感谢秦老师的咨询,通过交流,我原有的观念有了些转变,我知道接下来的事该如何进行。感恩!
匿名
2021-07-22
老师耐心温和,分析准确到位
匿名
2021-03-12
差不多
查看全部

心理专栏

文章(9)

关于心理咨询的一些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在谈什么是心理咨询之前,有必要先简单区分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心理矛盾等)和精神疾病(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等)。其实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程度状态。就好比一台电脑出了状况,有可能是软件出现了状况,有可能是硬件出现了问题。当软件出现状况时,往往电脑硬件都是完好无损的,这个时候只需要重新安装软件或者重装系统就能解决问题了,有时候甚至只需要重启一下电脑问题自己就接触了。所以软件问题大多时比较好解决的。这就类似于我们人出现了心理问题,首先我们会尝试自我调节,当无法自我调节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师提供帮助。而如果是电脑的硬件出现了问题,问题相对就更为严重,就需要对电脑的硬件进行返厂维修或更换才能使电脑功能得以恢复。这就好比我们人出现了精神疾病,需要到医院就诊进行诊断和治疗。电脑的软件问题和硬件问题也不是完全独立的,比如有些软件(病毒)能让电脑高负荷运转导致硬件被烧毁,也有可能硬件的损坏导致软件无法正常运行(硬盘部分储存区损毁)。所以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可能让电脑完全恢复正常。我们的心理出现状态也是如此,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有病了需要找医生,有障碍了可以去咨询,当然有些时候也会需要医生和咨询师开展工作,当我们自己无法判断时,就让专业人员去完成这个过程。很多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心理咨询是一个由西方国家传入的行业。在西方模式下,心理咨询师很多时候兼具心理治疗者的角色,他们甚至拥有处方权,能给来访者开具精神类药物帮助来访者进行治疗。在我们国家,从立法上就有明确的区别。我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从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也是有着巨大差异的。由此可见,在我国心理咨询师是不具备治疗属性的,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我国的心理咨询师是不能被成为心理“医生”的。第二个原因,是来访者往往是在自己的问题比较严重了之后才会想到寻找咨询师解决问题,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自己的“心病”。就像我们生病了,可能在初期会自己选择抗过去或者吃一些药物,等到状况变得更严重了我们才会到医院寻找医生,这个时候我们对医生的要求就是——治好我的病。在这种状况下咨询师就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医生”,需要为来访者去进行治疗了。随着从事专业工作的年限增加,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国家这种区分方式是很有道理的。虽然一个有能力进行心理疾病治疗和心理问题疏导的咨询师去解决问题时会更得心应手,但这种人才的培养是极其困难的。而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数量远远大于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数量,因此对有心理问题解决能力的人的需求就更大。如果沿用西方的教育培养模式,会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部分有需求的人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将心理疾病与心理问题的解决进行区分,人才培养也进行区分,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供需矛盾。在我看来,心理咨询更类似进行健身,而心理咨询师就类似于健身教练。那些需要进行心理的人,是只有心理问题或者有精神疾病在接受治疗的前提下状态已经稳定的人,通过心理咨询让自己的内心重新恢复平衡,或者通过心理咨询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加的强大。这就好比我们通过健身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让身形变得更加健美,甚至于部分疾病在坚持治疗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健身增加恢复的速度。心理咨询师利用心理学知识,通过陪伴、讨论、指导等各种途径,让来访者的内心变得更为强大,不再轻易被某些问题所击倒。这正如健身教练,利用人体生理学知识,指导健身学员通过不断练习,让自己的生理机能得到增强。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健身,最终我们都是要离开咨询室或者健身房,以一个更加良好的状态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说,心理咨询或者健身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更好的生活才是状态或者体验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只是这个过程是因人而异的,就好比你想通过健身让自己的体能得到恢复,或许三两个月就能达到目的;而如果你想拥有健美的身形,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健美运动员,也许就需要很长时间的高强度锻炼。心理咨询也会因为个人特质、咨询目标、咨询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到咨询的时长。无论经历的是何种咨询,一定要学会体验这个咨询的过程,关注咨询过程中在自己身上所放生的一切,积极地参与到咨询的过程之中。无论是多么优秀的咨询师,使用的是多么杰出的咨询理论,如果只是希望咨询师能通过灌输一些道理,然后就能够醍醐灌顶,那么这就仍然是带着“看病”的思维在看待心理咨询。这就好比无论你请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健身教练,如果你不自己去反复举起哑铃,那么你的肌肉是不可能变得粗壮起来的。同理,在咨询的过程中的感受也会不断起伏变化。来访者可能会感到被理解、尊重而欣慰,也可能会感到被误解、忽视而愤怒,还可能会感到停滞、害怕而逃避,更重情绪和想法都可能出现在咨询之中,有时候体验会非常强烈。而重点不是在于你体会到了什么,而是在咨询过程中你做了什么。将咨询中发生的、感受的与咨询师一起的面对、解决,最终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就像在健身时,必然会经历精力的耗竭、肌肉的酸痛,有时甚至时肌肉的拉伤,但只要及时与脚镣沟通,用科学的方式去应对,然后继续坚持,健身的效果就一定会展现出来。把心理咨询看作是健身或者理疗,这是一个自我改善和提升的过程,为这个过程付出了时间、金钱和精力,就更应该体验和享受这个过程。无需为自己的“弱小”而羞耻,不因过程艰辛而退缩,当你带着健壮的身体(强大的内心)走出健身房(咨询室)时,所有人(包括你自己)都会为你所取得的成果而惊叹,生活因你自己的选择而更加美好!作者:qt23500链接:https://www.lofter.com/lpost/310a8703_2bd2a303b来源:LOFTER
回答(1061)

对我不利的问题出现时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些人的注意力和兴趣会比较快地发生转移。我有个高中同学,就表现得非常典型,他大学学摄影,毕业后先进企业做文职工作,然后有到影楼,之后又换做保险,然后又去学厨师,现在在做民宿。每一个一个职业对他而言都充满了吸引力,到一段时间之后兴趣褪去,有喜欢上新的行业,对此他十分的坦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你而言,一个新任务出现,引起你的兴趣,让你全情投入,这其实挺好的。至于之后的焦虑,虽然对你有所印象,但也非常有限。如果到了第二天,你能从焦虑与内耗中出来,顺利完成任务,那就完全没什么好担忧的。 就从焦虑情绪本身而言,适当的紧张和焦虑是有助于你能力的发挥的。或许就是因为兴趣有一定的转移,加上工作本事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你出现这样的情绪,这完全可能是自我的一种调节,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当然,如果这种情绪状态过于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久,明显影响到你的发挥了,那确实需要去探讨出现这个状况的深层原因。即使是相同的状态,每个人内在原因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通过自我探索、咨询都是很好的办法。 通过你的描述来看,似乎并没有达到很严重的程度。允许自己的情绪存在,让情绪帮助自己调整状态,或许你的感受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愿你一切顺心如意!
访谈

暂无访谈

个人简介

真诚的期待与来访者共同成长。

简介

【专业背景】
应用心理学学士、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高校咨询中心负责人、咨询师、督导师

【个人经历】
经过本科及硕士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奠定了扎实、良好的理论基础;
通过定期、持续的专业学习,不断拓展个人视野、丰富咨询技术、巩固实践技能;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个案,注重咨询的实际效果;
咨询取向以心理动力学为主,对认知行为、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主流咨询取向都有学习,能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到咨询实践当中。
超过十年的教学及咨询经历,针对人际交往、情感、创伤、家庭关系、性心理等问题有丰富的咨询经验。在咨询过程中,坚持以来访者为中心,将来访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及素养。
【咨询寄语】
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个助人自助,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陪伴来访者加深自我认识,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的体验,或高兴、或欢喜、或悲伤、或烦忧,所有的体验都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感受,而我将陪伴你一起走过这段历程。
真诚希望通过心理咨询与来访者不断共同成长。
【咨询设置】
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趋向于中长期咨询,这种咨询模式侧重于从个人成长经历中去寻找目前个人特点的原因,在问题的解决上会更彻底,在对自我的探索上也会更深入。
一般情况下咨询频率为一周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联系增加或者减少咨询频率(根据来访者的具体状况协商确定)。

个案时长

截止至2023年05月,时长6000小时

专业成长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擅长疗法
心理动力取向,家庭治疗,人本主义取向
咨询风格
耐心、沉稳、温和而坚定
培训经历

2008.09 -- 2011.08

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项目

2014.07 -- 2015.12

心理催眠技术培训

2016.05 -- 2016.05

督导培训

2016.10 -- 2017.08

精神动力取向连续培训

2018.01 -- 2018.01

咨询伦理培训

2018.04 -- 2018.11

精神分析系列课程

2019.03 -- 2019.11

系统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2020.08 -- 2020.08

督导师培训

2021.04 -- 2021.04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

2021.12 -- 2021.12

督导师培训(提高班)

2022.01 -- 2022.06

动机式访谈系统培训

2023.05 -- 2023.05

心理健康公共基础课教学能力提升

2023.04 -- 2023.05

心理健康教育思政能力提升培训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

语音咨询 ¥600/次
视频咨询 ¥600/次
面对面咨询 暂不提供
立即预约
来访者隐私安全
支持取消预约并退款 
咨询师资料100%真实
咨询师入驻 5 轮考核

查看可预约时段

回应时长

我将在收到订单后3小时内回通过私信了解基本情况,签订《知情同意书》,商定咨询时间和方式后立即回复是否接受咨询。

可预约时间

正常咨询时间为工作日(周一至周四)晚上。未直接开通空闲时间预约,预约前务请过私信联系以确定咨询匹配度和咨询时间。新来访请至少提前一天进行预约。

若变更预约

若因为不可抗力需要变更或取消已协商好的咨询预约,请务必提前24小时联络我。否则咨询将如期开始。

爽约/迟到

咨询如期开始后,若爽约或迟到40分钟以上,则默认这次咨询已经完成。其他特殊情况,需与我协商处理。

私信

秦韬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Error: Network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