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李欢 23年最受欢迎咨询师,伴侣&家庭咨询

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班高级组

在壹心理服务过

2559

收到感谢信

141

所在地

成都市

基本信息

认证资质· 从业14年

国家二级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擅长方向

心理健康 抑郁、心理创伤、双相障碍、依恋问题、哀伤辅导
情绪管理 抑郁、压抑、产后抑郁、无意义感、焦虑
个人成长 内心冲突、自我探索、童年创伤、自我认同、自恋

咨询对象

青少年、学生、中年人、成年人、伴侣/夫妻、职场人

推荐语

李欢老师咨询风格沉稳从容,能够用温和的态度给予来访者内心温暖,用坚定的信念帮助来访者看到希望,帮助他们厘清问题,找到自我的力量去应对现实中的困境。

感谢信

收到141封来访者的感谢信
匿名
2025-03-03
这位心理咨询师真的是我见过最温柔的人。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她那种温暖的笑容和柔和的语气就瞬间让我感到放松和安心。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温柔的态度,耐心倾听我的诉说,仿佛我是一个被她珍视的朋友。她的温柔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她对我情绪的敏锐捕捉和细致关怀中。每当我陷入困惑或情绪低落时,她总能及时给予我安慰和支持,用温柔的话语引导我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她的温柔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关怀和理解,让我在咨询的过程中逐渐放下了防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我相信,她的温柔和专业将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美好 ---
匿名
2025-02-25
李医生说话具有亲切感.也很有耐心的听我诉说我的困难.心理上舒畅了很多
匿名
2024-08-16
在咨询中,很耐心,也能喝腻了剖析到我的问题根源
查看全部

心理专栏

文章(7)

丧偶式育儿中男性的处境

我,一个36岁的女人,一个5岁孩子的妈,当我在屏幕上打下这排文字时,我会是什么心情?忐忑。是的,我很忐忑的是女性会觉得我不理解女性的辛劳。我想,这样的忐忑,大概是来源于作为女性的我,真的和大多数女性一样,感觉女人不易。 事实上,女性和男性都需要被理解。十年前的我,会觉得女性既要工作又要带娃,太辛苦,而且生孩子也是有很大风险的。身体发福了怎么办?孕期身体很多疼痛怎么办?尿频尿急怎么办?干脆,不要生孩子了。五年前的我,会生气,会委屈,会觉得不公平,会觉得男性当爸爸的代价太小,觉得男性是被优待的一方。特别是,半夜我要起来吸奶、喂奶,而旁边的那位却睡得像头猪一样。我心里面就在想,他凭什么就能那么心安理得得睡呢?于是,我会常常把他踹起来,哪怕他只是在旁边陪着。我就是觉得在我无法休息的时候,他也不能休息,这才公平。现在的我,仍然坚定地认为,女人不易,当被珍惜。但,同时,我也多了一些对男性的理解,我也尝试去看到他们不容易。比如:虽然现在很多情况是男人女人一起承担经济责任,但受文化的影响,很多男人还是会不自觉地要求自己能够承担起家庭主要的经济责任,所以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要多花些时间在事业上。也许有人会说,没人要求他们独自承担经济责任,是的,没有人要求他们,但就是在长久以来的社会角色之下,他们潜意识里在承担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集体潜意识吧。当然,这个例子不足以让女性去尝试理解男性,其实还有好多例子。再如:好多家庭里,因为妈妈带孩子带得比较多,所以很多时候孩子跟妈妈会比跟爸爸要亲近一点。而这种时候,爸爸也是会觉得有点吃醋的。那个醋就在于,他们因为很努力地去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而不得已减少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当然,因为不想做家务而故意减少与孩子相处的情况,另当别论),换来的结果却是孩子的不亲近。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如今的丧偶式育儿,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强调妻子丢了老公,强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公的缺位。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任何一段关系里的事情都是相互的,相爱是相互的,冷战也是相互的。同样,丧偶式育儿也是相互的,不仅仅是女性一个人丧偶,当女性和孩子粘在一起的时候,男性也是丧偶的。 最近看了刘丹老师的家庭治疗新作,有讲到从4个方面理解丧偶式育儿中男性的处境,分享给大家:性生活减少、无价值感、被排斥感、压力感。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丧偶式育儿中,男性在性生活方面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比如,孩子睡在旁边,性生活是不方便的。当然,女性也有这样的压力呀。不过科学研究表明,女性在生育孩子之后因为生理状态的改变,对性的需求会减少。其次,女性在育儿过程中,跟孩子有更多的亲密接触,包括抚摸、拥抱、母乳亲喂,因为女性的性感带遍布全身,所以这些亲密接触会缓解性紧张。再次,在这些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女性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催产素,这也能帮助女性放松,减压。而男性,解除性焦虑的机会变少了。 对于男性来说,生育孩子,好像除了最开始的播种,后面妻子怀孕和生育的过程他们更少具体地去参与,好像他们做不了太多,会较少地体验到亲身孕育一个新生命的骄傲。孩子出生后,很多新手爸爸会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做得不那么好的地方,他们会觉得自己很挫败,不能像妈妈那样能够很快安抚好孩子,他们会觉得自己无法很快成为一个好爸爸。我想起我老公曾经挫败的场景,在他刚开始学习冲奶粉的阶段,因为不得要领,奶粉总是有很多泡泡,会被我嫌弃;他给孩子换尿不湿,总是会侧漏,也会被嫌弃;孩子哭了,他总是没办法把孩子哄好,自己还弄得手忙脚乱……类似的场景太多。这种情况之下,他不仅觉得很挫败,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感,而且,如果因为他做得不好我就不再让他做了,他会体验到强烈的被排斥感,那么他对家庭的参与感也会更弱。女性常常会担心,生育之后,孩子就成了老公眼中最重要的,而自己就失去了地位。其实,这种担心完完全全是可以理解,毕竟,孩子出生后确实会得到更多的关爱。然而,你们相信吗?男性也有这种担心,他们也担心,孩子成了老婆眼中最重要的,自己被边缘化。O(∩_∩)O哈哈~,这不是玩笑,这不是玩笑,是真的。所以,我想,为了孩子她爸的参与感,更为了让我自己更轻松(让自己去轻松的方式就是教会对方,让对方乐意去承担),我要去帮他找回价值感,帮他稳固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他虽然不擅长,但已经很努力地在学了,那就多给他鼓励,多夸夸他,让他体验到自己做得一次比一次好。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一次一次地肯定中,他做得很好,逐渐地,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错的爸爸。曾经的他,连面条都不会煮。现在的他,可以一个人带孩子一整天,可以一个人带孩子去动物园,可以一个人带孩子去爬山。我想,他是很认真地在做爸爸,也是一个好爸爸。虽然还是不会做饭,但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个认真陪伴孩子的好爸爸。 也许有人会说,那如果男人就是不想去参与孩子的养育过程,只想坐享其成,怎么办?我想,不管是养育责任(经济供应等),还是陪伴责任(身体陪伴、心理陪伴等),还是教育责任,还是保护安全的责任,等等,他总要承担一些。(当然,如果所有责任都不承担,那考虑心理或精神疾病,或其他)请你去相信你的老公,他正在做着一些事情,是在努力成为一个好爸爸。因为,如同没有哪个妈妈想要听到自己的孩子评价自己是个坏妈妈,也没有哪个爸爸希望听到孩子说,我爸爸是个坏爸爸,我不要我的爸爸。(如果是正常的人话,O(∩_∩)O哈哈~) 最后,如果问,为什么要去理解男性,凭什么要去理解男性?我的答案很简单:为了让你更轻松,为了让你更幸福,你需要尝试去理解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朝向你所期待的样子。亲爱的,理解男人是为了帮助自己。责任编辑:微青
回答(283)

你会选择哪个学校的咨询师?

对于选择学校这个事情,确实是需要慎重的,真的有点复杂。也许,以下这些内容是需要考虑的(包括但不限于):
1.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有些学校综合实力强,但是在某一个领域不一定很强的,而有些学校则相反。所以,除了看学校排名,同时也要看专业排名。
2.应用心理学也也下设很多研究方向,并不是所有读应用心理学的都要做心理咨询。所以,先确定你的研究方向是很重要的,并了解研究方向在行业内的情况。
3.考虑你喜欢并愿意在这方向持续发展的流派(当然,最开始会要多学习一些流派,后续再慢慢确定主攻的流派)。不同学校在流派上的侧重可能是不同的。也并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所有流派,所以这个也需要考虑。
4.心理咨询是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也是非常需要终身学习的行业,我个人认为学校可能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咨询师的特质,受训经历(毕业前后的),人生的阅历等等都会有影响。所以要考虑,只是拿学历做一个敲门砖,还是充分在已有学识的基础上发展,这可能会是不同的。
5.假设的时间,学历,流派都一样。我想,心理咨询更重要的是一个匹配的过程,除了这些因素,来访者更多是看人。如比较服从权威的人,可能就倾向于选择好学校毕业的。而也有很多来访者,他们不喜欢权威,可能选择就不同。很多来访者会有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而同一流派的咨询师可能风格都不一样,“眼缘”在咨询中是挺重要的。总之,真的挺复杂的。
6.做调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不一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先考虑你以后可能的工作地点,然后就那个地区的人做调研。

好问题,需要慢慢来。

祝好
访谈

你有养/养过什么宠物?

你推荐的减压方式有哪些?

你有养/养过什么植物?

你最近去过哪个城市旅行?

养过4条狗,目前养泰迪

运动 见老友 养花

多肉植物

三亚、新都桥、普吉岛、热浪岛

个人简介

触摸生命里的温暖,成为更好的自己

简介

【教育背景】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工作经验】自2012年心理学硕士毕业,一直在高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2016年起,同时接受社会个案,目前也是壹心理和心乐土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至今积累近3000小时的个案时长。
【擅长领域经验介绍】从业10年,接触大量与情绪问题、个人成长、抑郁、亲密关系等相关议题的个案。擅长运用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OH卡牌、绘画心理分析等来支持来访。
【个人心路历程】长期接受个人和团体督导。目前从事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学教学等工作。我想,多年的学习及工作经验,能够帮助我更好地陪伴您、倾听您、支持您,跟您一起去探索更好更精彩的人生。

个案时长

截止至2023年02月,时长1086小时

专业成长

长期接受督导

长期接受个人体验

擅长疗法
心理动力取向,自体心理学 ,叙事治疗,短期焦点治疗
咨询风格
温和而坚定/清晰而简洁/沉稳
培训经历

2016.01 -- 2016.01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培训

2016.06 -- 2016.06

哀伤心理辅导与治疗实务技术培训

2016.05 -- 2016.05

贝克认知疗法

2022.01 -- 2015.08

钟杰博士精神分析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坊(系列培训,2年3期)

2013.12 -- 2013.1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操技能训练及督导课程

2016.03 -- 2016.05

春暖花开,以梦为马——施琪嘉带你读梦

2018.12 -- 2018.12

叙事疗法(三阶)家庭应用工作坊

2017.08 -- 2019.01

自体心理学三年制连续培训

2019.11 -- 2019.11

吴熙琄叙事疗法体系种子班(成都)第一阶段

2020.04 -- 2020.04

徐凯文 咨询伦理

2017.03 -- 2017.04

self-coach自我情绪管理训练

2020.02 -- 2021.02

督导示范教学

2020.03 -- 2020.04

徐凯文-心理咨询伦理

2021.01 -- 2021.08

艺术及绘画治疗成长工作坊(进阶)

2021.12 -- 2021.12

回望大师之路

2021.08 -- 2021.08

欧文亚隆与心理治疗的艺术

2016.02 -- 2017.02

法国精神分析系列课程研修(共四门课程)

2022.01 -- 2021.08

哀伤辅导与创伤干预系列培训

2022.06 -- 2025.01

中美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第四季 三年制)

2023.04 -- 2023.04

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伦理

2023.04 -- 2023.04

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

2024.03 -- 2024.10

李鸣-线上督导课(第八季)

出版物
论文

《大学生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分析》

《中外面子定义及其差异》

咨询师本人承诺以上资料真实准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现虚假信息,请关注「壹心理咨询」服务号留言反馈。

咨询流程

预约咨询师

支付订单

咨询师确认

协商并进行咨询

来访者确认完成

语音咨询 暂不提供
视频咨询 ¥600/次
面对面咨询 ¥600/次
立即预约
来访者隐私安全
支持取消预约并退款 
咨询师资料100%真实
咨询师入驻 5 轮考核

查看可预约时段

回应时长

我将在收到订单后6小时内回复是否接受咨询,且在24小时内通过私信/电话与来访者协商咨询时间、地点

可预约时间

周一到周四9:30-16:30及周六全天

若变更预约

若因为不可抗力需要变更/取消已协商好的咨询预约,请务必提前48小时(两个工作日)联络我。否则咨询将如期开始。

爽约/迟到

若没有提前24小时告知情况,爽约/迟到20分钟以上,则默认这次咨询已经完成。其他特殊情况,需与我协商处理。

私信

李欢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