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
loading...

PTSD,不止因为战争

发布时间:2017-02-14 2评论 4932阅读
PTSD,不止因为战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最近刷了两部院线片,一部《神奇博士》(我们姑且叫它“自恋人格障碍的冥想之路”)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可以叫它“一群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别问我有没有看120帧,我亲爱的厦门只关心在哪儿喝茶,不在乎是否看得清主角眼中的血丝。

——————下面要剧透了—————

来自德州的比利林恩被派驻到伊拉克战场,完全的一个新兵蛋子,却因机缘巧合,被战地记者的摄影机意外拍到,火了。影片采用的是交叉叙事的手法,你会在比利的视角下,闪入闪出于这个记忆、那段回顾,这其实就是PTSD患者真实的内在体验——创伤事件反复的、非自愿的和侵入式的痛苦记忆。在这样的过程中,比利的故事也慢慢清晰起来。比利的姐姐克里斯汀(话说‘暮光女’走颓废风真的挺合适)在一次大雨中出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虽然经历几次再造手术,原本天使一般的面庞也只恢复了87%,正当她与死神博弈时,未婚夫却到医院跟她分手。比利替姐姐抱不平,烧了对方的车,并打得负心未婚夫满地找牙,面临法律诉讼,比利的父亲摆平了这一切,条件只有一个——第二天去参军。

于是,19岁的比利,还不知道生死何物的比利,就这样加入了伊拉克战事。班长蘑菇(哎哟~范爷的肌肉在一群兵哥哥里还是那么耀眼)是一个相信因果的人,片子里有一个镜头,比利和蘑菇坐在军事城墙的一棵树荫下谈话,超美的镜头,相信120帧的你们更有感触,这是我感觉全片最人性的一个画面,那树能种进人的梦里。

一次遭遇战中,蘑菇冲锋受伤,比利不顾一切地冲上去营救,与敌人空手搏斗。这一段被一个战地记者落下的摄影机偶然拍到,最终蘑菇没救回来,但比利和所在的B班因为这段视频,在美国名声大噪。就像片中所说“人们表扬你人生最糟糕的一天”,失了战友却成了英雄,比利的内心是复杂的。运送蘑菇尸体回国的间隙,他和战友被邀请到美国进行各种活动,包括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表演。

一方面经纪人积极游走,想要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一方面B班被安排进行各种荒诞的演出,包括在‘真命天女’唱歌时助兴(不明白为啥我刷的这两部电影都有提到碧昂斯~)战争的记忆形成应激反应,舞台喷雾、火花、一切炫爆的效果都不断刺激着这些战士们的神经。这也是PTSD的另一种体验——过度警觉、惊跳、易激惹,注意力出现问题,睡眠障碍,不计后果的毁灭行为等。与保安打斗、勒住嘴巴不干净球迷的脖子,都是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比利没有选择跟姐姐回家,虽然一切都说明整个B班都有着严重的PTSD,但是正如比利对球队老板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我们的生活”。

————— 该讲正事儿了——————

所以,什么是PTSD? 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创伤后应激障碍。 最早源于一战,很多战后士兵会不断闪回战场的片段,纷飞的残肢、流血的面孔、巨大的爆炸声,虽然表面是个常人,但内心却不断地陷入这些惨烈的场景,很多退伍士兵选择酗酒来麻醉自己(回避和创伤事件相关的痛苦回忆、思想和感觉以及外部提示)大部分后半生都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中。PTSD在近些年被更多地提及,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重大创伤对于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比如,汶川大地震。

前几天的CAPA年会上,老祖母Elise就讲了一个自己在汶川心理支援时的案例,一个年轻男子,在地震后不断从废墟里拖出一具又一具尸体,这其中有他的朋友、女朋友,持续数日,这个青年男子一直表情淡漠,没有任何情感流露。直到Elise将双手放在他的膝盖上,好一会,他埋下头、开始哭泣、既而嚎啕大哭…在创伤性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重大灾难时,外界刺激产生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会令海马功能受到抑制。一方面,这保护了我们在重大刺激时不至于崩溃而能够保全性命,另一方面,这些“解离”状态下的经历,常常以‘不记得发生了什么’‘记不清细节’的方式呈现。这也正是为什么治疗创伤相当的复杂困难,而且需要较长期过程的原因。

在重大刺激面前,人的大脑自动进入‘生存模式’,很难用文明社会的方式去衡量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的行为,一切只为了保全性命,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并不是一部反战片,甚至不能算一部纯粹的战争片,他只是李安这个‘好奇少年’进行的又一次探索,就像年轻的比利在经历中寻找身份认同那样。然而,PTSD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止步于刚才说到的‘侵入性症状’、‘警觉性增高’‘回避性表现’。新版的DSM-5中,还增加了‘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对自己、他人和世界有放大的负性预期和信念,持续的负性情绪,社交活动和兴趣的显著减少’等。无疑,这样的影响是持续性的,也可能对一个人的人格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很多情况下,PTSD会同时伴有长期疼痛、焦虑症、抑郁症等)

听上去,PTSD离我们还有些距离,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比利那样的战场、战友的生死,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天灾的目睹者,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会碰上PTSD呢? 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严重的生活刺激事件(请注意,这里的严重是从当事人的角度评定的)都会导致创伤后应激反应,而其中的一些,会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大生活创伤、车祸、事故、战争经历、童年被性侵、受虐待以及恐怖袭击受害等,都有可能发展成PTSD。

这里要区别的一点,创伤一定导致PTSD吗?不是的。PDM指出,由创伤个体发展为PTSD的概率不足四成,也就是说,创伤不一定导致PTSD,但是PTSD一定是由创伤引起的。创伤,一个更加广泛的词,它可能源于早年与母亲的一次分离,可能是某次被老师误解的羞愧,挚爱之人突然离世,生存环境被剥夺,甚至可能是文化创伤,回顾人类历史,你会发现,每一种文化中,都有着创伤。

还有不得不提的代际创伤。祖父母一代经历饥荒,这种对食物的渴求和对挨饿的恐惧深深埋藏在潜意识中,传递给下一代;于是,父母一代即便没有经历饥饿,也可能对食物分外重视;在对子女的养育上,尤其注重吃的好不好。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刚刚用过晚餐,有母亲从老家寄来的牛肉和亲手做的辣椒酱。你看,中国人如此重视‘吃’,这就是集体潜意识中对饥饿的恐惧,这也是一种代际创伤。

那么,面对PTSD或者更为广泛的创伤,如何应对。首先,不要随便信‘百度’,很多对于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都源于网上不准确的描述,‘对号入座’。其次,不要想着自愈,人的确有自我疗愈的力量,但是,必须在专业的设置中,由心理咨询师陪伴与保护着进行。尤其PTSD,说实话,看电影时我一直揪着,商业大佬可以一掷千金地争抢球赛的座位,却没有人替这些为国征战的士兵提供更多的心理援助。最后,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创伤,这也是我们成为今天自己的一个部分。所以,创伤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过去避而不谈。沉默,就像给了这只黑暗怪兽力量,它只会越来越强大,最终将我们的精神健康吞侵。所以,在任何时候,走入咨询室,和咨询师开始一段自我探索之路,是对创伤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微信号:withsharon


参考文献


0

回复

PTSD,不止因为战争-心理学文章-壹心理

马晓韵

TA在等你的回复~

(不超过200字)

提交回复

私信

马晓韵一条私信

取消

问题反馈

Error: Network Error
每一种付出,都值得被鼓励
  • 1元
  • 2元
  • 5元
  • 微信支付
  • 支付宝
打赏是什么?如何开通
请根据你的付款情况点击以下按钮
已付款未付款